关灯
护眼

第514章 朱翊钧落幕,刘邦忧心忡忡,汉武帝父子反目?

    心性……

    帝王继承人心性的重要性,刘邦不是不懂。

    君王和臣子们之间的相处,刘邦更可以说是华夏五千年诸多皇帝之中顶流的存在。

    萧何张良韩信曹参陈平周勃樊哙……

    刘邦若不是能统御这些当世贤才,又怎么可能从区区一个沛县街溜子头头成为大汉开国皇帝?

    不会真有人以为王朝末年随随便便一个街溜子就能开创新王朝吧?

    这也太不把世间豪杰当回事,太不把西楚霸王项羽当一回事了。

    就是因为刘邦太懂了,所以才对刘盈不满意。

    刘盈其他方面其实都还可以。

    毕竟老爹是刘邦,亲娘是吕雉,那都是在史书上赫赫有名的人。

    但刘盈的心性,实在是太差了。

    刘盈,太容易被其他人掌控了。

    若是晚个几十一百年,大汉统治秩序基本成型,各路势力的相互制衡格局很稳定,刘盈当个弱势君主也没什么。

    但眼下大汉才刚刚建立,帝国和臣民之间的统治秩序,朝堂上各路势力的制衡格局都还在动态的博弈之中,还没有完全固定下来。

    这种时候一个弱势君王的出现,就会让皇权被臣权极大的削弱,甚至有被架空成为傀儡的危险。

    说人话就是,刘邦觉得刘盈玩不过萧何曹参这些老狐狸!

    当然,如果仅仅是萧何曹参也就算了,大不了学一下朱元璋杀蓝玉,直接动手全部干掉就是了。

    韩信这种大汉军神,刘邦不也是想弄死就弄死,更何况萧何曹参?

    问题是,还有吕氏外戚的存在!

    刘邦当年从沛县起兵,招兵买马是要钱的,武器装备、粮食物资都是得有人供给的,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这些钱和物资从哪里来的?

    大部分就是从吕氏家族,以及吕家的各种渠道而来。

    吕家可不是刘邦的追随者,而是刘邦在起事前期的天使投资人,最大的股东!

    这就带来一个问题。

    吕家这个天使投资人加大股东,有没有可能想要把刘邦建立的大汉朝给私有化,弄成吕家自己的?

    留着萧何曹参不杀,不是刘邦的仁慈,而是必须得有这些沛县老兄弟们来支持大汉将来的皇帝,免得大汉真的被吕家给取而代之了。

    但就算是有功臣集团制衡,刘邦依旧不放心。

    功臣集团这边,萧何曹参陈平周勃,都是一等一的能人,狠人。

    吕氏集团这边,吕雉是刘盈亲娘,吕释之吕产同样也在军队之中拥有一定影响力,也同样都是大汉建立的能臣,贤后。

    反观刘盈……

    这种感觉,就像是一个刚刚开蒙入学的小孩子(刘盈),去和两个当世大能(功臣集团、吕氏集团)在政坛上勾心斗角。

    这不是扯淡么?

    刘盈随随便便就会被其他两方玩死的好吧。

    刘盈死了倒也无所谓,但大汉皇帝被玩死了,这问题就大了。

    刘邦一想到这里,心中也是有些无奈。

    金幕都盘点了这么多部视频了,怎么就没有一部是西汉中前期的呢?

    搞得刘邦想要从历史之中弄点参考对照都不行。

    要不,发条弹幕问问?

    刘邦想到这里,下意识地看了一眼不远处的吕雉。

    算了算了。

    问不出什么还好,万一真问出什么不得了的事情呢?

    无论是吕氏集团还是功臣集团的造反,对大汉现在都不好办啊。

    吕氏集团如今掌控着大汉新生各种行业三成左右的份额。

    功臣集团掌控着另外三成。

    刘邦作为皇帝,手里也只有大概三成多一些,不到四成。

    这种局面,导致大汉虽然今非昔比,但政坛上的格局却和以前一样,没有太多变化。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刘邦吐出一口气,又看了一眼刘盈身边,身躯端正直视金幕,正思考着什么的刘恒。

    这个孩子,刘邦已经观察了好几年。

    心性是足够沉稳了,才能手段也还不差。

    但真要为了刘恒废掉刘盈,彻底和吕氏集团翻脸?

    刘邦越想就越是犹豫,感到前所未有的为难。

    究竟要怎么做才是对的呢?

    另外一个西汉世界之中,汉武帝呵呵一笑。

    “这个朱翊钧,确实是一个不成器的废物。”

    “朕从小也同样没有父亲的教导,还不是一样靠着母后和朕自己,创下了大汉的千古功业!”

    刘据闻言连连点头,道:

    “父皇您的人生经历,确实是传奇。”

    “儿臣常想,就算是儿臣和您易地而处,恐怕都无法做到父皇您的一半。”

    汉武帝笑着瞪了刘据一眼。

    “你小子,怎么能虎父犬子!”

    话虽如此,但从汉武帝上翘的嘴角就能看得出来,他是真的非常开心。

    汉武帝顿了顿,对着刘据道:

    “你也看到朱翊钧的问题所在了吧?他对军队的忽视是一个极大的错误,你绝对不能犯。”

    刘据忙道:

    “还请父皇放心,儿臣说什么也不会让大汉军队变成万历时代大明军队那样的。”

    对这条世界线的君臣来说,朱翊钧其他方面其实也没啥,就是在军事上的发挥,让人无法认同。

    霍去病听到这里,也是忍不住吐槽了一句。

    “臣是真的搞不懂,这大明的将军怎么能烂到这种地步的?”

    卫青点了点头,颇为感慨地开口。

    “在之前的许多盘点视频里,都是将军优秀,但士兵素质不够。”

    “唯独万历皇帝这个视频之中,大明士兵的表现却远远胜于统领他们的将军,真是让人意想不到。”

    “李成梁和戚继光,这两位在金幕视频中并没有多少镜头的大明将军,恐怕才是万历年间大明军队真正的主心骨。”

    霍去病嗯了一声,道:

    “是这个道理,只有真正强悍的将军才能经过长时间培养出一支真正强悍的军队。”

    “万历二十年的明军和万历四十年的明军明显就是两支完全不同的军队了。”

    在霍去病看来,万历二十年的明军是有资格被霍去病率领,前往大漠追亡逐北的。

    但万历四十年的明军,就只配去承担一些运输粮食后勤,或者进行战场外警戒的打杂任务了。

    汉武帝点了点头,对着刘据道:

    “军队是最重要的。”

    “只要军队还在支持你,纵然天底下的臣民对你的霸道有怨言,他们也只能忍着。”

    “因为他们知道,造反就是死路一条。”

    “有军队在,你就可以做你想做的任何事情,无需顾虑任何人的反应。”

    刘据欲言又止。

    这番话,让刘据想起了金幕没有出现之前的那段时间。

    那时候的大汉,因为常年征战导致国力消耗巨大,民不聊生,许多地方爆发了此起彼伏的起义和叛乱。

    那时候的刘据也曾经多次据理力争,希望汉武帝能体恤一下民情。

    但刘据的话并没有得到采纳,反而多次被汉武帝训斥。

    还好金幕从天而降,带来的各种科技、制度和经验改变了大汉,让大汉成功地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国力有了爆发式的增长。

    不然刘据不敢想象,按照之前的那种情况继续下去,大汉会变成什么样子!

    其实就算是现在的大汉,也比之前没有好转太多。

    原因也很简单。

    汉武帝实在是太过穷兵黩武了!

    大汉发展之中获得的大部分国力,都被汉武帝投入到了一轮又一轮的扩张之中。

    这也是为何西汉明明是一个比较早的朝代,汉武帝却依旧能获得超过九十的超高评分原因所在。

    但这种扩张有一个很大的问题。

    大汉的发展,并没有真正惠及到所有的老百姓。

    老百姓的生活是比之前好了一些,但并不多。

    绝大部分的大汉老百姓,依旧还处于贫困之中。

    刘据沉吟良久,还是决定开口。

    是,刘据的确是大汉太子,将来的大汉皇帝。

    但谁知道刘据多久才能继承皇位?

    刘据是能耐心的等待,可大汉那些生活困苦的子民们,难道也要刘据眼睁睁地看着他们经历那些苦难?

    刘据深吸一口气,对着汉武帝开口道:

    “父皇,儿臣看了朱翊钧的盘点视频之后,也有些心得。”

    汉武帝吐槽了一番朱翊钧,此刻正处于智商碾压朱翊钧带来的快感之中,闻言便笑道:

    “你说说,朕看看你能有什么样的心得。”

    刘据正色道:

    “父皇,儿臣觉得,朱翊钧的这些什么矿税,给大明的老百姓实在是带来了太多苦难了。”

    “大汉也应该引以为鉴,尽量取消一些苛捐杂税,让老百姓能过上更好的生活,这样老百姓们也能更加发自内心的支持父皇和大汉。”

    “不知父皇以为如何?”

    听着刘据的话,汉武帝脸上的笑容渐渐消失。

    “你这话的意思,难道是在指责朕对臣民收税太多了?”

    东汉世界。

    刘秀看着暗淡下去的金幕,不由发出感慨。

    “这个朱翊钧,还真是性格决定命运啊。”

    “叛逆……”

    刘秀情不自禁地看了太子刘庄一眼。

    正如金幕所言,每一个人都会经历过一个叛逆的阶段。

    叛逆过后铸造的性格,会决定这个人一辈子的命运和风格。

    那刘庄叛逆过后的风格会是什么呢?

    嗯,这孩子平时还是很听话,比较温和的。

    等等,不会将来这孩子变成一个性格严厉的皇帝了吧?

    刘秀想到这里,不由倒吸一口凉气。

    这可不行。

    东汉这种情况,将来若是有一个严厉的皇帝,可不是什么好消息!